夏日炎炎,魏府后院却是一片绿荫如盖,蝉鸣此起彼伏,交织成夏的交响乐,细碎的日光透过密集的叶缝,洒下斑驳光影,为这方幽静的小天地披上一层金辉。池塘里,荷花亭亭玉立,几尾红鱼悠游其间,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雅趣。
魏琳正坐在一张古朴典雅的梨木桌前,周围散落着几卷泛黄的经典书籍,她的指尖轻轻滑过书页,时而蹙眉沉思,时而提笔在旁边的宣纸上写下心得,研读经典的姿态中透着一股超脱世俗的静谧与专注。阳光透过窗棂,斑驳地洒在她细致的面容上,为这份专注平添了几分炫目的光晕。
魏相步入室内,环视四周,满意地点点头。他走到魏琳身旁,开口道:“琳儿,你父近日有书信至,谈及你的终身大事,言及京中不乏才俊,欲寻一门好亲事。你对此怎么看?”
当魏琳听闻祖父转述的父亲来信内容,她的手指不经意地停在了书页边缘,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。她没有即刻作答,从容的放下手中的毛笔,轻轻合上书卷。她抬首望着祖父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道:“祖父,当今天子以女子之身,力破千载陈规,君临天下,亲手推开那扇束缚女子数千载的沉重之门,为吾辈女子铺设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光明坦途。
我心怀鸿鹄之志,渴望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浪潮里,镌刻下自己的名字,证明女儿身不仅能安守于内室,同样能够驰骋四海,翱翔九天。我誓愿紧随陛下光辉的背影,在这片崭新的天地间,绽放独属我的灿烂光华。
至于婚娶,诚然是人生一大要事,但在如此变革的关键时刻,个人的修养与能力的提升,于我而言更为紧迫。因此,婚事不妨暂且搁置。待我的羽翼更加丰满坚韧之时,再从容面对那一生一世的约定亦不迟。”
魏相听罢,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赞许与欣慰。他轻抚胡须,环顾四周静好的景致,心中暗自感慨,魏家有女,当如是也,既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傲骨,又不失温婉如水的风华。
他微微一笑,说道:“琳儿,你可知道,今日朝堂之上,又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惊涛骇浪?”他顿了顿,然后朗声道:“女帝宣布推行科举制度,以取代积弊已久的察举制,并且开创性地宣布无论男女,皆有资格参与其中。”
魏琳坦然地说道:“祖父,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?察举制多有弊端,大部分都是地方乡党和世家的联手塑造出来的人选,金玉其外败絮其中,唯德是举渴望选出类似孔孟尧舜之类的圣人,但是世间圣人何其少,百年难出其一。科举制代替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。
至于男女皆可参加,试问,当权者自身便是一位打破常规、励精图治的女性,她怎能不体恤天下女子之志向?她肯定会看到更多的底层女性,让男性让渡出来一部分本就属于女性的权利,你说对吗,祖父?”
魏相闻言,缓抬手,轻巧地执起面前精致的茶盏。那碧绿的茶汤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他轻抿一口,似乎连茶香中都融入了对孙女言辞的赞同与欣慰。茶杯轻放桌面,他的目光变得异常柔和,里面满载着对魏琳的无尽赞赏与深切期许,“琳儿,你的成长令我欣慰,你分析得很透彻,看得也深远。确实,科举制度的推出,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,更是为了打破固有的阶级壁垒,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有机会为国家效力。
女帝此举,不仅是为了选拔人才,更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。而你提及的男女并举,恰是女帝超凡见识与广阔胸襟的最佳诠释。此刻,你们正站在历史洪流的浪尖,变革的曙光已现,机会如夜空中的繁星,正是你们扬帆启航,以满腔热忱献身国家未来的时刻。”
魏琳聆听祖父的话语,心潮澎湃,满载自豪与温暖。她深知,祖父乃一位豁达明智之士,从未因她是女子而有所偏颇,反倒是常怀激励之心,敦促她勇于追梦,勤勉治学,期许她成长为一名才情兼备、见识广博的女性。
她仰首望向祖父,眼中闪烁着坚决:“祖父,此届科举,我誓必参与。我将以我的才智与不懈努力,展现女子之才,与世间男子并驾齐驱,共赴时艰。”
魏相凝视着孙女坚定不移的眼神,心中的喜悦与自豪油然而生。他知道,自己的这个孙女不仅才华横溢,更有鸿鹄之志,她有一个精明强干的领路人,她将会继承自己的衣钵,引领着魏家继续辉煌。魏琳,你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,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历史的新篇章。
他以微笑回应,满含鼓励之情:“琳儿,你是我魏伯山的孙女,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。”
政事堂内,烛火摇曳,金碧辉煌的殿堂被柔和的光芒笼罩,显得庄严而温暖。中央长桌旁,女帝李泽端坐于龙椅之上,身着绣有九凤腾云的华丽朝服,头戴十二旒冕冠,威严中透着几分温婉。她的眼眸锐利,犹如破晓之光,穿透夜色,逐一审视着座下群臣。他们个个神情肃穆,衣袂飘扬,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重量。
“诸位爱卿,科举之事,关乎国运,不容丝毫懈怠。”李泽的声音清越而有力,带着不容忽视的权威,“今日吾等聚集于此,所议之事关乎国运,即首届科举之制。我朝欲兴,必先广纳贤才。一个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,能让我大晟催生万千英才,‘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’①,我们亦要让科举成为那春风,以后哪怕掌权者昏庸无能,朝代更迭,这科举制度也能如磐石般稳固,确保国家机器运转不息,百姓福祉有所依仗。”说完,她轻轻抚过身旁的玉案,眉宇间流露出深思熟虑后的坚定。
须发斑白却精神矍铄的魏相闻言,深感赞同,他抚须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科举之变,实为国之大计。老臣以为,应将‘四书五经’列为核心,奠定考试内容之基。”
当魏相提出将儒家经典作为科举核心时,李泽的眉头轻轻一挑,眼中闪过一丝审慎,她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,似乎在衡量每一个字的分量:“在保留经典的基础上,我们更应大胆革新。考题内容不应仅限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,而应融入算学、明法、农学等多元化科目,实行分科考试。如此方能选拔出真正兼备理论与实践的栋梁之材。”
魏相闻言,心中微起波澜,面上却不动声色。
陆文修适时发言,声音里满是激情与憧憬:“臣附议,并建议增设武举,选拔勇猛善战之士,使我大晟文武并重,国力更盛。”
随着陆文修提议增设武举,李泽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眼神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。
礼部尚书常兆兴紧随其后,沉稳陈述:“陛下,礼部已开始修订科举章程,计划将考试分为文、武两类,并为男女设置独立考场,以示公平。”
女帝李泽听后,目光变得更加柔和,她轻抬下巴,微微颔首,“很好,诸位所议皆切中要害。诸卿身为国之柱石,就该如此,为国家计深远,为黎民谋福祉。便按各位所议,细化方案。
在遴选首届科举主考官时,李泽环顾政事堂诸臣,审慎思量。
“首届科举,主考官一职,承载着选拔国家栋梁的重任,需得是德隆望尊、公正无偏之士,方能不负众望。”李泽的指尖轻轻敲击着雕龙玉案,这细小的动作在静谧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片刻的沉吟后,李泽慎重的对着魏相说道:“您德才兼备,朝野内外皆有目共睹,由您来担纲首届会试的主考官,最为适宜。文修为辅,殿试则由朕亲自主持。”
魏相听后,面色微显踟蹰,随后他缓缓起身一揖,以谦恭之态婉拒道:“陛下厚意,老臣心怀感激。但念及小孙女也将参与本次科举,若由臣主持,恐有失公允之嫌,还望陛下另觅高明。”
魏相的顾虑实乃情理之中,身为主考官,须公正无私评判诸生,孙女参考难免惹人非议。
工部尚书曾归帆随即出列,宽慰道:“举贤不避亲,魏相您公心昭昭,我辈皆深知。望大人勿需过分忧虑。”
魏相则立场坚定,再次躬身答道:“感激陛下的信任及诸君的好意,但为保科举之公正,为天下读书人计,臣斗胆请陛下另择贤明,以安人心。”其言辞恳切,态度坚决。
面对魏相的执意推托,李泽略一沉吟,继而转向礼部尚书常兆兴,道:“常卿,你作为礼部之首,不仅统管礼仪教化、宗庙祭祀等重责,更……”
未待李泽言毕,常兆兴亦连忙施礼推辞:“陛下,微臣亦面临与魏相同样的境遇,家中小女同样志在本次科举。”
面对两位重臣的相继退出,李泽不禁眉头紧锁,颇感为难。
这时,陆文修适时进言:“陛下,微臣斗胆建言,工部尚书曾大人实为担当此任之上佳人选。曾大人不仅在政务上运筹帷幄,更兼备朝野内外一致颂扬的廉洁之名。尤为重要的是,其膝下并无子嗣涉足本次科举,可保评判之公允。”李泽凝神倾听,沉吟片刻后,轻轻颔首,表示了认可。
随后李泽宣旨决定由曾归帆担任此次会试主考官,陆文修为辅及阅卷官数名。
如此,第一届科举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,缓慢而有序地进行了下去。